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镜师

第492章 林家村

镜师 雨乱纷杂 2084 2023-08-09 22:40

   刚刚从城市来到农村,放下笔杆子,拿起了镐把子,每天和铁镐铲子为伴,这样的生活是徐国栋前三十几年根本没有想过的。

   徐国栋出生于一个算是小资的家庭之中,小的时候,家里的境况还算是不错,起码将他送去求学,虽然没有留过洋,因为中间发生变故,无法继续完成学业,只能回归家里。

   本以为回家是继承家业,然后接受家里的生意,做买卖。

   可是啊,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做生意,有的人的?

   即使接受了很多的新式教育,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,长了不少的见识,但是有的人就是这样,他就适合拿着笔杆子,别说做生意,就连当兵都没有机会。

   徐国栋就是这样的情况,回家继承家业之时,落到他手里的生意早就已经十不存一,加之正逢乱世,活着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,更不要说让他在一个小县城之中,将生意做到多大。

   几番辗转,再次回到枫城的时候,家里的那点产业已经被折腾干净了。

   老父亲去世,而他带着母亲本欲躲避战乱,辗转了很多的地方,但是乱的可不仅仅是几个地方,军阀割据,到处都很乱。

   老人,在临终之时,总会想着落叶归根,战乱没有躲过去,家底消耗的七七八八,最后看着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,徐国栋还是同意了母亲最后的一个要求,带着那位老人家回到了枫城。

   老人回到枫城没过多久,就病故了,徐国栋将其安葬之后,也没有任何本钱再做生意,而且他也明白,他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。

   所幸在枫城徐国栋还有一些老父亲留下的人脉,虽然说人走茶凉,但是还是帮着他找到了当一个教书先生的活计。

   从某种方面来讲,徐国栋也算是运气不错,就那么安安稳稳的在城市里面度过了解放战争,虽然日子苦,活得艰难,但是好歹算是活下来了。

   之后解放了,徐国栋还是做他的老本行,当一个小小的教书匠,日子虽然清苦,习惯了倒也有一分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的味道。

   不过遇到了这个知青下乡,说实话,徐国栋还真的算不上什么知青,他的情况,准确来说,应该算是一种避祸,其父亲的一位老友,发现了徐国栋的存在,似乎预感到了某种事情,所以找人托关系,给徐国栋弄进了下乡知青的队伍之中。

   而这个时候,徐国栋已经三十多岁了。

   三十几年的人生,虽然后面几年过的十分辛苦,但是拿着笔杆子,帮人写写书信,好歹也算是能够维持温饱,还不用出什么大力气。

   而且这人呢,日子过的苦,这身体肯定比不上那些庄稼汉和当兵的有力气,更不要说一直以文人自居的徐国栋,那个时候的他瘦的就跟那灾民没有太大的区别,只不过一身破旧的长袍,将那瘦弱的身躯掩盖,倒也显得有点儒者的味道。

   书归正题,说这徐国栋跟着一众知青下了乡,那个时候凭借着一根笔,还有识文断字,这要是放在城市里面,那还能给人代谢书信赚点银钱,但是到了农村,这买卖可就没有了。

   一路走了大半天,这位徐老说他当时差点就死在路上了,等到了目的地,一看啊,徐国栋想死的心都有了,这哪里是远啊,那村子被几座山围着,就差说是多一座山,直接将入口也给堵上了。

   那个村子他到现在都还记者,说是叫什么林家村,说是林家村,但是这村子里面也就只有十来户户姓林的人家,当时众人也好奇,不过十来户也不算少,反正没有人给解释。

  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天天苦哈哈的,也没有人在乎这点事。

   到了这村里面,徐国栋和一众知青被安排到了一起,说是知青下乡,实际上就是去干活,什么改造,劳动改造确实是最有效的改造一个人的办法。

   和他一起去的,一共有六个人,四男两女。

   在城里面或许还将就个什么,但是到了农村之后,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,不管你是喜欢一个人睡,还是喜欢睡在木板床上,徐国栋连同那三个男知青,被安排到了一间屋子里面,一张大炕,睡下四个人倒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
   劳动人民拥有自己的智慧,比如说教他们干活,不会说是手把手的教,告诉你这个动作应该怎么做比较省力,什么姿势比较不容易闪到腰,怎么抓着镐头才不容易将手磨出泡。

   他们只有几个字,多干。

   活呢,都是干出来的,在干活之前,就算是给你说的天花乱坠,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,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,他们本来就没有将这些干农活的经验整理成册,更是无法直接将这些东西告诉给别人。

   所以只能让徐国栋这些人去亲身经历一下,干多了,一些错误的地方,自然也就慢慢的改变了。

   这也算是一个道理,叫吃一堑长一智,干的多了,吃到了苦头,也就知道怎么做是对的,怎么做不对。

   不过这话放到徐国栋的身上,那可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。

   刚刚到村子里面,徐国栋走了这么远的路,这身子骨本来就弱,加上这么一折腾,这人的状态本来就不是很好,结果还没有修整过来,就被催促着下地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