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重生即天才:他带科技护华夏

第393章

   顾知秋为有这样一位搭档而感到庆幸。

   选择他倒不是说为了迎合扶持中医的政策,而是从这个人身上,顾知秋看到了偏执。

   之前他就有过一个理论,坚持的人不可能成功,因为会痛,总有一天会痛到他不再坚持。

   只有偏执的不知疼痛的疯子,才有可能成功。

   而杜共龙毫无疑问是这样的人。

   如果再多说一些的话,那就是品质。

   在现代的医疗环境下,这种但愿世上无疾苦,宁可架上药生尘的品质,已经很罕见了。

   一个有着崇高品质的偏执的疯子,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
   更何况,随行的有一个医生在,对健康什么的也更有保证。

   顾知秋满意的把试卷放了下去。

   侯老点了点头,对助手道:“你去通知京都中医药大学,让那位杜同学收拾一下,下午在中科院报到。”

   “好。”

   助手离开去联络,侯国强则是拿着三份文件,递给了顾知秋:“这个是曼曼的论文,两份本科毕业论文,一份课程设计。”

   顾知秋接过来看了起来。

   对于路曼曼的过去,顾知秋其实并不是太了解。

   尤其是在大学期间的事情,他只知道路曼曼是个学神,但到底神到什么地方,他还真得从这几篇论文中寻找答案。

   三篇论文看完,顾知秋的脸色一如往常。

   并没有太例外。

   和他猜测的一样,研究生考试的创新性课题,并不是靠灵感或者是突发奇想的绝唱。

   而是在一个物理敏感度下,交出的一份十分正常的答卷。

   一如这些本科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,每一个项目都有足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。

   虽然说含金量和考研的课题要差很多,但本科论文的质量,也比得上通过初选的这些本科试卷了。

   确定了最后两名人选之后,接着就是最后的流程。

   中科院天文台在火星项目立项之初,便搭建了模拟火星营地,在资源运输火箭任务完成之后,火星实验室项目就要快速上马。

   也就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,而这一个月,就是这些人最后的训练时间。

   ……

   下午两点。

   在中科院所有院士的注视之下,五名火星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走进了汇报厅中。

   顾知秋领队,其他几人都是颇为紧张的在众人注视之下,走到了台上,深深地鞠了一躬。

   无数的媒体和国内外记者,将摄像头怼到台前。

   这是华夏掌控全球秩序以来,第一次进行的代表全人类的活动。

   意义重大。

   除了一个隆重的出征仪式之外,拖了很久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也将在今天举行,这无论是对顾知秋他们这五位年轻的勇士还是对华夏来说,都是好事。

   侯老道:“在全国范围内的筛选之下,我们最终选择了五位年轻的优秀学者,代表全人类登陆火星。”

   “在重氢危机的影响下,现代世界的生活、生态都已经遭受到了巨大的影响,华夏一直在致力于寻找破局的方法。”

   “中微子通讯以及地下通道网络,将世界各地连接了起来。”

   “而重氢问题,通过华夏的不懈努力,也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,我们需要大量的,地球上现在已经消失了的钫元素,来对污染水体进行改造。”

   “离我们最近的,最有可能获取的钫元素,在火星。”

   “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,科技的蓬勃发展,让现代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,充满了热忱。”

   “但很遗憾的是,人类对于火星的了解还是太少,到目前为止,人类的科技水平仍局限于火星探测器着陆。”

   “而火星探测器的返回工程,人类至今未能攻克。更不用说携带大量的矿物和火壤返回。”

   “所以,华夏是第一次,也是人类首次,尝试跨越数个台阶,同时实现火星运载往返工程以及火星载人工程的国家。”

   “在今年八九月份,华夏将六枚星链卫星发射到地火轨道上,而如今,所有星链卫星已经成功在各自轨道绕行。”

   “通过中科院天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,经过华夏的地火快速通道的建立,将使火星探测任务的窗口期成为历史。”

   “我们不再需要等二十六个月,等到火星靠近地球的时候再发射火箭,我们无时无刻都可以。”

   “同时前往火星的旅程也将从两百天左右,缩减到三天。”

   侯国强说完,所有参与采访的相关科技媒体和科技论坛的记者纷纷惊呼了起来。

   他们属于那种知道一些,但对深层次的不太了解的科学爱好者。

   火星登陆的时间缩短,很显然把他们吓了一大跳。

   当然,惊讶的不止他们,还有被雪山困在家里的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们。

   中微子通讯技术将画面毫无延迟的送到了每个人面前,他们的惊呼和现场的记者几乎同步。

   他们很快就能意识到,华夏能够将登陆火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