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重生即天才:他带科技护华夏

第385章

   听着曼曼的抱怨,顾知秋耸了耸肩,表示无能为力:“我和侯院长也是刚刚才敲定了这个政策,别灰心,这次如果去不了,下次肯定还有机会的。”

   下次……

   路曼曼掐了掐顾知秋的腰。

   下次谁知道是什么时候。

   更何况她担心的就是这第一次前往火星实验室是否会有安全问题,她希望的是能够陪着他一起去走出这第一步。

   如果成功了,就陪着他一起开心。

   如果失败了,那就陪着他一起在太空漂流。

   而不是一个人站在地球上,抬头看着不知名的星星,提心吊胆。

   顾知秋安慰了她很多,但都没有什么作用。

   她一直在努力,如果真的能帮到顾知秋,哪怕一丁点儿,也比千言万语的安慰要有用。

   路曼曼扭头生着闷气睡觉了。

   顾知秋又耐心的劝说了好一会儿,劝到困了,就睡了。

   路曼曼听到后面没声了,小声嘟囔道:“我还没消气呢。”

   然而没有得到丝毫回应,有的只是有规律的吐息。

   她气的咬牙,想抓着他的脖子使劲儿搅拌,但看着他睡的一脸恬淡的样子,便也不忍心了。

   ……

   接下来几天,中科院的院士再一次聚集了起来。

   不过这次是对考研试卷进行评判,九校联盟的所有考研试卷全部集中在中科院,而一些在物理学上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,也都来到了中科院,作为评审组进行工作。

   时年逾百岁的杨老也特意从华清大学赶了过来。

   与他一同来的,还有翁女士,手中抱着厚厚的实验数据。

   “杨老,您怎么来了?”侯国强生气的看着身旁的助手:“我是怎么让你通知的,这么严峻的天气,我叮嘱了多少次,不要惊动杨老,你怎么一点记性都不长?”

   助手满脸委屈:“我没有……”

   杨老道:“不怪他,这些日子在清华园呆的烦闷,难得看到不少教授都出了门,我就去问了问,结果得知是来中科院的,我就让小帆带着我过来了。”

   侯老恍然大悟,随后恭敬的把中科院的计划跟他说了一下。

   杨老点头道:“这个方法不错,比较真实,更能看出来一个人的本事。”

   “这是知秋想出来的,我就是担心啊,这些从各个专业筛选出来的人才,到底专业对不对口。毕竟火星任务肯定要比地球艰巨太多,火星实验室的五个人,每一个都不能掉链子啊。”

   杨老倒是很淡然的摆了摆手:“这个你不需要担心,你以为他们到了火星,需要用地球上的经验来展开科研?”

   他隐秘的笑了笑,道:“到时候,他们就是火星上的原始人,什么都得靠自己创造,自己突发奇想才行。”

   “所以知秋这个办法,我是绝对支持的。”

   侯老笑道:“您倒是对知秋够信任的。”

   翁女士笑道:“侯院长,您是不知道,他这些天在家里嘴里念念叨叨的都是知秋这,知秋那的。”

   “说正事,”杨老拍了拍翁帆手上的数据:“之前啊,知秋托我验证一个数据,就是基本粒子的能量不对称性,这个实验设计比较麻烦,再加上重氢时间之后很耽误时间,所以隔了好久才完成了验证,后来听说奇点实验已经完成了,我这才知道没有能帮上忙,所以这事儿就一直搁置下来了。正好今儿个找了个机会来一趟中科院,这个数据我也给知秋带来了。”

   侯老急忙接过数据:“真是太感谢杨老的挂记了,其实这个验证啊,知秋也是突发奇想,他已经有了猜想,所以不管验证与否,他都得一路做下去,只能说他这次运气不错,虽然冒失,但好在是被他蒙对了。”

   “知秋这小子,思维不错,我也十分佩服,”杨老道:“像我们这些人,不管研究什么,做什么,都是延伸去做,但知秋不同,他仿佛另起炉灶,重新有一个自己的体系,所以很多猜想,一经提出就给我们很大的震撼,可验证之后,却都是正确的。”

   “所以,您这个验证?”

   杨老道:“别说我的验证,我都这么大岁数了,能出多少力,多亏的是华清大学的每一个学子的努力。”

   顿了顿,他才接着说道:“知秋的猜想是对的,和光的波粒二象性类似,基态粒子具有能量和质量两个相性,而基本粒子的能量差异性,是能量产生和转换的主要原因。”

   有些抽象,但侯国强能听懂。

   比如,木材燃烧生成热量。

   生成烟雾、木炭和二氧化碳、一氧化碳、氮氧化物等物质。

   1756年,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在实验中将锡置入密封的容器里进行煅烧,然后发现容器里的物质在煅烧前后没有发生任何的质量变化。

   1777年,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同样的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果,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。

   然后,将所有条件进行罗列——

   物质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。

   质量守恒定律。

   能量守恒定律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