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我,洲际导弹之父,此生不辱华夏魂!

   “当然,这在前面还是有一定的沉淀时间,那就第一批学子归国,恐怕至少要三年之后了。”

   “那这肯定是不行的,”叶知寒道:“三年内我们就要培养出熟练了解各项工程器械,以及工作原理的学子,如果三年后再开始培养,那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的。”

   “知寒同志很懂得争分夺秒。”

   叶知寒道:“因为留给我们的时间确实不多,只有三年内把工业体系全部熟悉了解,那我们才有可能在五年内实现全面工业化建设。”

   “毕竟沙苏给我们的只是工具,我们需要用这些工具去制造一个个我们需要的东西。”

   “而且这些工具虽然对现在的我们如同雪中送炭,但不可否认的是,与强国的工业体系对比之下,我们继承的沙苏工业,依旧是落后了一节的。”

   “所以我们如果想要快速追赶,就要笨鸟先飞。”

   教育部的陈部长问道:“翔宇同志的意见,已经算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了,毕竟高校建设需要一段时间,三年后这些高校拔地而起,正好我们的人才也归国了,可以恰好填上教学人才的窟窿。”

   “不能等到高校建起来再学习,”叶知寒道:“那就来不及了。”

   “学校是学子们的战场,没有学校怎么学习?”

   “边工边学,”叶知寒道:“只能这样了。”

   “边工边学?”陈部长不解的看向叶知寒。

   “各地会议结束之后,就可以对本地的青年学子进行初步的筛选考核,”

   “识字,德行好,思维清晰,就可以通过初步筛选,集中送往京城,”叶知寒看向刘志民:“然后中科院负责对这些学子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分配,然后立即送往东三省,整个工业体系的组装、建设、拓展,所有学子都尽可能全程参与,并且认真学习。”

   “这样出来的学生,只是一个工人,”陈部长道:“是无法成为一个全方面的人才的。”

   “等到三年后学校建成,再进行全面培养,”叶知寒道:“全方面的人才我们需要,但当下,我们更需要可以完全驾驭这些工业机器的优秀工人。”

   “三年后就培养不回来了!你不是教育工作者,你不明白,”

   “我作为教育工作者,从我的角度来说,这件事情不妥!我坚决反对。”

   翔宇同志道:“老陈,你可以细细讲讲你的担忧。”

   “这是在透支一代人的潜力!”

   “各个学科之间,错综复杂,循序渐进,三年时间,的确是可以让一个人能够熟练的驾驭一台机器,但这三年时间,也同样是将一个人彻底绑定在了一台机器上。”

   陈部长道:“别说年轻人,就算是我这样年近半百的人,只要机械性的去重复,同样可以做到熟练驾驭!我认为,我们华夏的年轻人应当是具有创造力的,多学科,多方面进行发展,只有这样,才能创新。”

   “创新才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唯一驱动力。”

   陈部长是庚子赔款最早一批的留学生。

   也是最早摆脱华夏传统教育的留学人才。

   他在国外接触过无数优秀的教育工作者,在新华夏的教育工作改革问题上,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真知灼见。

   创新,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唯一驱动力。

   这句话,叶知寒无比赞同。

   他也相信,当陈部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心中是在滴血的。

   因为华夏近代史以来所有的落后,无不是因封闭守旧导致的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