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爱卿,你是文官,打打杀杀成何体统!

   家里人都不太能理解或不太在意朱七牛这种未雨绸缪的担心。

   尤其是三伯一家,早就被五牛当官、小朱李氏封敕命的消息高兴坏了,压根就顾不上思考朱七牛的话。

   对于朱七牛的点拨,他们也只是走口不走心的附和了几句,然后就开始张罗庆祝了。

   三伯更是被三伯母催着出去买布了。三伯母要抓紧时间给朱五牛准备几件衣裳带进宫去穿。

   朱七牛心中叹了口气,也不想说些扫兴的话败坏他们的好心情,便默默离开家,来到了永乐殿。

   关上殿门,朱七牛用铁药碾、铡药刀等把一堆堆药材弄成了药粉,又小心用搓丸板把它们全部搓成了或大或小的各种颜色的药丸。

   这类药丸其实就是熬煮的汤药的翻版,好处是药性缓和,多吃少吃几颗都没事儿,而且随身携带,不需要架锅熬煮那么长时间,方便的很,缺点则是吃的时间较长,没法一粒下去就断根。

   提着这些药丸回家,朱七牛正好赶上吃晚饭。

   将几葫芦药丸递给朱五牛,朱七牛叮嘱道:“五姐,这里面分别装的是固经丸、震灵丸、麻子仁丸、舟车丸、保和丸等药丸,都是适合女子和太监吃的药,你带去宫里吧。

   若是哪个宫女或太监生病了,你就看着给她们吃一些,人家被治好了病,自然会感激你,你在宫里就容易立足了。

   若是有那种不开眼的死活都要欺负你,你就跟我说,我去找皇后和太子妃告状,保证她们吃不了兜着走。”

   朱五牛笑眯眯接过葫芦,抱着朱七牛在他脑门上亲了一口:“真是我的好弟弟,放心,谁敢欺负我呀,我在村里那也是一般大的孩子里的大姐头,可不是好惹的。”

   朱三虎和小朱李氏也连忙道谢,很受感动。

   转过天,加封小朱李氏的文书及官服等被吏部官员送了过来,小朱李氏高兴的都要昏过去了。

   然后朱五牛便被带进宫了。

   朱七牛不放心,一起跟着进了宫,直到确认她以后就留在皇后宫里了,这才小小松了口气。最起码跟着皇后的话,安全上还是有一定保障的。

   出宫之后,朱七牛来到了城北。

   经过过去几天的施工,城北已经有相当一片地方被拆掉了,空旷了不少,各种土坯、砖头、木头等在角落里堆了一堆又一堆。

   而拆房工程依旧在继续。

   因为每天都有工钱拿,百姓们的干劲儿并没有消减,反而越干越起劲儿。

   甚至于朱七牛还听朱四虎说过,京城其他地方暂时找不到活儿的百姓也经常过来做帮工,为的不过是碎银几两。

   大概估量了一下拆出来的空地范围,朱七牛嘀咕道:“差不多也该分一批人来重建了,一边拆一边建,这样才赶得上在入冬之前完成一批房子,不至于住房紧张。”

   说干就干,朱七牛当即找到朱四虎等人,让他们开始安排人打地基、建房子。

   “爹,百姓之中擅长建造的人都打听清楚了吧?”朱七牛问道。

   朱四虎点头:“都打听清楚了,我还专门让张冰洋把那些木匠、瓦匠、石匠、漆匠之类的有技艺的人的名字抄了下来,方便寻找。”

   在刚开国才十几年的大明朝,匠人可比较稀罕,尤其是厉害的匠人。

   为此,朝廷制定了界限非常清楚的户籍制度,做工的人被专门划分成了匠户,一般都由官府直接管理,并发放盐、米、布匹等,没有私人招募这一说,也不允许他们干匠人之外的活计。

   但是匠户也有许多种,有的是全家入匠户,有的是单独一人入匠户,死后由后代顶替,有的则是花钱雇佣别人去顶事。

   总之就是,有的匠人并不需要每天都去官府点卯,有的匠人则干脆没有入匠户,所以民间当然也有擅长各种手艺的匠人。

   总不能百姓要盖房子,还得去官府借匠人?这说不过去吧?

   “好,那就赶快让他们先带着人开建吧,先练练手,适应下我跟周大人的设计风格,然后再建……那个大家伙。对了,他们的工钱要高高的开,不要怕花钱。”对于这一结果,朱七牛很是满意,催促道。

   “好。”

   “你们到时候多盯着点,预埋的下水管道和预先挖出来的水道前往别忘了,别搞得到时候又得拆掉重建。”

   “知道了。”

   朱二虎问道:“七牛,那要不要先买一些材料?还是说先建的这些房子都用旧房上拆下来的材料?”

   朱七牛道:“瓦片、土坯、石头这些还用分新旧吗?能用的就用上吧。至于旧的那些木头,品质得有保障,不好的就劈了当柴烧,不够就买。”

   “明白了。”

   从这天开始,城北的重建便算是正式开始了。

   但是建造速度显然是没有拆除速度快的。

   而如果房子拆多了,新房又没建起来,百姓可就没地方住了。

   偏偏这会儿都已经开始冷了,再过一两个月更是要下雪,总不能到时候让一部分百姓在雪地里过年吧?

   计划什么的,得考虑周全,还得随机应变才对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