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爱卿,你是文官,打打杀杀成何体统!

   结果老两口的回答异常简单。

   奶奶朱刘氏说:闲得慌?那就让他们忙起来呗。

   爷爷朱象说:人啦,是这样的,忙的时候闲不下来,闲下来了就不忙,那就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做,做事情的时候很忙,就不闲了。

   朱七牛听完之后,引为真理。

   于是乎,朱七牛仗着应天府衙门因为卖房而攒了许多许多银子,直接大手一挥,宣布应天府内进行七年义务教育。

   即,由应天府衙门拨款,在各地免费开学堂,专门教育十二岁以下的孩子,从报名之日算起,为时七年,期间学费全免,只收书本费和中午一顿的伙食费。

   此消息一出,无数百姓轰动了。

   毕竟在这个时代读书是很贵的,很多家庭根本没那个闲钱,以至于像朱大牛李狗蛋这种孩子、都当爹了还是几乎大字不识。

   而免费七年教育的话,就算家里孩子再蠢,总能学几个字吧?

   出来后也能找份体面点的工作啊。

   万一走狗屎运了,孩子考上了秀才甚至举人,那可就更好了!

   抱着这样的想法,应天府所有适龄孩子的父母纷纷将自家孩子送进了学堂。

   孩子进了学堂,更懂规矩了,也就不会到处野了。

   而家长呢,心里也有了盼头,就跟钱存进了财部似得。

   孩子进了学堂,就得早接完送,闲得慌的大人也就有事儿干了,每天在路上来回走个一炷香、一刻钟、半个时辰,还能锻炼身体呢。

   要是再碰上相熟的人,跟人闲扯半天,或是碰到想买的东西,蹲在那儿跟人磨半天价钱,时间过得可就更快了。

   再者,这么多孩子和先生都要在学堂吃一顿午饭,无论是买菜还是洗菜、择菜、做菜,不得雇人吗?

   朱七牛下令,优先从学生父母或爷爷奶奶中选取。

   如此一来,相当一部分大人都有了活路做,能挣钱还不用闲得慌。

   用学生父母或爷爷奶奶来做菜,他们自然更费心,孩子能吃的更好,父母们也能更放心。

   对于这类学校,朱七牛统一讲其取名为公立学校,光是应天府京城之内,他便一口气开了十所,又在各县城各开了一所,耗资颇大。

   为了便于区分,再在前面加上一个前缀,比如城北公立学校,王家村公立学校等等。

   公立学校多了,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,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,可私塾就惨了,学生都跑了,先生靠啥吃饭?

   朱七牛对此也早有准备,直接就近安排先生入公立学校教书,确保先生也有活路。

   至于那些靠开私塾挣钱的老板,反正他们有的是钱,也不在乎亏这么点,朱七牛就懒得管了。

   如此多的生源,现有的私塾先生是指定不够的。

   于是乎,朱七牛面向民间招收先生,只要秀才及秀才以上功名,反手就解决了许多穷酸秀才和举人家徒四壁的尴尬处境。

   学生的陡然增多,受影响的还有几个行业,文房四宝行、印书行、米面粮油行等等。

   各大公立学校的采购加起来,每天都不是个小数啊!

   各大行的老板:o(* ̄︶ ̄*)o

   老板们有钱了,便也难免消费,于是,更多人被带动了起来。

   一时之间,应天府的大街小巷、千家万户,哪哪儿都是他的好话。

   应天府以外的百姓:(⊙o⊙)…

   应天府以外的官员:(⊙o⊙)…

   就这,朱七牛为应天府衙门赚的钱也还是剩下好多,根本就花不完。

   而钱如果聚集太多的话,是会造成通货紧缩的。

   如果朝廷财部因此加印宝钞,等应天府衙门的钱用出去,便又反而会造成通货膨胀,这是不对的。

   而这,恰好跟朱七牛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挂钩上了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