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黑科技:三流大学生怎么了,不能研究核聚变?

   李广鸿出生的年代,正是整个汉帝国对匈奴和西北敌对国家攻势最凌厉、取得战果最丰硕、军事技术和战术优势最明显的时期。

   当时有“一汉敌五胡”的说法,一个汉军骑兵可以敌过五个匈奴骑兵,可见当时汉军的战斗力和装备程度,另外,也间接说明了汉人的“凶残”!

   自元光五年,卫青凭借龙城之战一战封侯之后,汉帝国便开始慢慢扭转了对匈奴作战的不利局面,逐步建立起军事和心理优势,在这以后的三十多年里,不要说在同等兵力条件下,即便是在匈奴兵力多于汉军的情况下,一样被打的落花流水。

   譬如说,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时,汉帝国命霍去病与卫青各率兵五万人,分东西两路北进,寻匈奴主力决战。

   其中,卫青率领着五万多二线部队,其中三分之一还是步军,与匈奴单于率领的本部主力精锐骑兵七万余人相遇,毫不畏惧,先用车阵稳住阵脚,然后派出5000骑兵与匈奴的一万骑兵对冲......具体怎么打的,至今还是个谜,反正打着打着,卫青就把匈奴主力给包围了!

   是的,没错,人少的把人多的给包围了,吓得匈奴单于只率领几百人突破薄弱的包围圈远遁,剩下的匈奴主力溃散,一路跑的没影了。

   卫青率领的部队是二线部队,战斗力实在一般,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上阵,所以此战只歼敌一万九千人,顺便把匈奴囤积粮草的赵信城拿下了,在此地能吃的吃,能拿的拿,最后实在带不走的,一把火烧了个精光,把匈奴费了好几年积累起来的军事潜力,彻底打没了。

   卫青所率的偏师尚且打成了这样,霍去病的主力那就更是打出了不像话的战果。为了发挥骑兵作战的突然性,霍去病仅携带少量的辎重粮草,跨过大漠,活捉单于大臣章渠,诛杀北车耆王等,毙敌无数。然后觉着战果乏善可陈,回去没面子,于是又在没有后勤支援的条件下,越过难侯山,渡过弓卢水,抓获屯头王、韩王等三人,将军、相国、当户、都尉等八十三人,这才满载而归。

   此次远征,霍去病所率部队袭杀五千里,以一万的损失数量,前后一共斩获胡虏70443人,至此,匈奴左、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,只剩下匈奴单于悬孤漠北。经此一战,匈奴远遁,漠南无王庭。

   霍去病凭此战封狼居胥山,禅于姑衍,登临翰海而还(注)。

   那时的汉帝国和汉人军队,还没有被文官辖制,也没有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,对他们来说,军人很纯粹,就是不惜一切代价、不择一切手段取得胜利,因此,无论卫青还是霍去病,都很善于无后勤作战,他们麾下的将士,更喜欢这种战争方式,很多来自边疆地区的低级将领,甚至对战争都有点上瘾,不打仗就很难受。

   匈奴长期对汉地奉行的就是不以占有城池为目的的烧杀抢掠,毕竟抢别人的东西来的容易些,尤其是抢完就跑,你还没办法报复的时候,会显得抢劫这件事情有点潇洒自如。而且匈奴人还有个恶习,抢完东西抢人,抢回去做奴隶,这一点尤其让汉人切齿痛恨。

   于是,在汉军随后展开的军事行动中,本着对等原则,也对匈奴采取了同样的报复手段,而且更彻底,没用的地方寸草不留,有用的地方就修个城,连地盘都是汉家的了。

   最登峰造极的就是霍去病,为了能够行军迅速,他干脆取消了辎重的随伴制度,每人带足八九日的军粮,千里奔袭、长驱直入,见到匈奴人就杀,然后就地补充军事物资,只要不耽误正事,对军士的管束也基本没有,任其随意快活!

   就这样一支比匈奴人还凶、来去如风的军队,其战斗意志还强到离谱!匈奴的卢侯王、折兰王曾在皋兰山下,以几倍的优势兵力,将霍去病的一万人堵住,结果战到最后,霍去病一万部众仅剩三千,而匈奴人则折损了八千人马,再也绷不住了,溃散而逃!

   要知道,在冷兵器时代,战损比超过七成,还能奋勇作战的,翻遍史书,无人出其右!

   为啥冠军侯的部下这么能战斗?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