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晋时归

第三百零四章

晋时归 水的龙翔 2079 2023-08-09 00:54

   燕军不明情况,看见大批晋军在追逐自己的部队,驻守谯郡的燕国郡守便主动出击,与晋军混战在一起,汉军所化装的燕军,趁机撤离了战场。燕军和晋军一阵厮杀后,互有死伤,后来晋军援军赶到,两下一起夹攻,乘势夺取了燕军的谯郡。燕国新上任的豫州刺史慕容正,知道谯郡丢失,认为是晋军不宣而战,便带着三万精锐,重新夺回了谯郡,并且一直追击晋军,四战四捷。唐一明之前所去的那片战场,便是晋军最后一拨人败退后的景象。

   回到徐州,唐一明命令徐州驻军原地待命,百姓不许外出,全部回城。

   州府衙门里,唐一明端坐在那里,口中振振有词的念道:“……还望桓大司马早日发兵,勿要让鲜卑蛮夷尽占了大好河山,汉王唐一明拜上!”

   在唐一明身边不远处,一个书生打扮的人,正在握着毛笔,在一张雪白的纸张上笔走龙蛇,等他放下毛笔的时候,便抬起了头,问道:“大王,写完了!”

   “嗯!写完了就好,等墨迹风干的时候,你就将它裱起来,送到斥候那里,传我王令,让斥候火速送往建康的大司马府。”唐一明轻轻地点了点头,说道。

   那书生“诺”了一声,欠身说道:“大王,请用印!”

   “印?什么印?你是说……印章?”唐一明好奇地问道。

   那书生点了点头,说道:“正是,莫非大王没有印鉴?”

   唐一明道:“有倒是有,只是那是写国书的时候用的,之前刻的王印我又不能带在身上,在王城里没有拿出来,写这封信,还要用印吗?”

   那书生道:“无印不能显示大王的威仪,此虽然是普通书信,却也是大王所发,王印倒是用不上,也该用上大王的私人印鉴才是。”

   唐一明道:“本王没有私人印鉴,姑且就这样吧,你发出去就是了。”

   那书生摇摇头,说道:“大王,万万不可。桓温身为晋朝的大司马,如今更是权倾朝野,所有大事全部由他负责,晋朝天子如同虚设。自从会稽王司马昱失势以后,桓温更加骄横,如果大王不加盖印鉴,只怕桓温会有所慢待。大王,属下这就去命人为大王刻一方印鉴,最多半个时辰便可完事。”

   “呵呵,看来金勇把你送到我身边,还真是有好处的。魏举,这件事就交给你办理吧,早半个时辰,晚半个时辰没有什么差别。只要能够把信送到桓温的府上,你就是大功一件。”唐一明道。

   那书生便是魏举,一年前,魏举在晋朝遭到怀疑,为躲避晋军的追捕,便从建康来到汉国,一直留在了唐一明的身边。魏举拜谢了一声,便走出了大殿。

   晋朝,建康,大司马府。

   “混蛋,混蛋的燕军,混蛋的鲜卑人,混蛋的蛮夷!”桓温气急败坏的大骂了四个混蛋,足可以见他是多么的气氛。

   唐一明的书信还没有到,晋军败绩的消息便首先传来,驻守淮南的两万晋军被燕军偷袭,十有八九都死了,对于燕军的不宣而战,桓温气氛到了极点。两年前,他曾经在关

   中与燕国大将军慕容恪对峙数月,退兵时,两个国家的最高军事统帅曾经有过一次会面,并且订立下了一条不成文的约定,两国友好,互不侵犯。

   这个约定虽然没有达成文字,但是两年来,燕军和晋军的边线上从未发生过任何冲突。刚刚平定整个大西北的燕军需要充分的休息,晋军虽然不需要太多休息,但是面对每半个月才从汉国交换而来的装备和武器,他们也在等,等着用这些换取的装备和武器,配备给更多的晋军士兵。两年来,燕、晋、汉三国虽然鼎足而立,却从未发生过战斗。

   此次对于谯郡之败,桓温窃以为耻,当即下令道:“调集大军,准备攻打燕军,本府要北伐!”

   此话一出,桓温的智囊团中,谢安急忙反对道:“大司**万不可!谯郡之败,虽然使得我大晋损兵折将,但是究其战因,却不是十分明了。败军士卒回报,只说燕军来袭,可是当我军打到谯郡的时候,反而轻而易举地将城池夺下,只怕这其中是有人故意挑拨。属下恳请大司马收回成命!”

   此时,王羲之不在,反对之人只有谢安一人,其他人都赞同出兵。

   桓温听取意见之后,便大声说道:“本府隐忍两年,厉兵秣马,为的就是等到这个日子的来临。既然燕军先不宣而战,那我军就更加不要客气了,如果不奋勇上前,只怕燕军当我们是缩头乌龟。如今兵甲齐备,粮草充足,又是阳春三月,正是出征的好时候。本府已经决定,再有多言者,定斩不饶!”

   第二天,唐一明的书信到了,桓温浏览完毕,更加坚定了北伐的信念,而且他虽然是大权独揽,但是还有一些人不服他,为了加强自己的个人威望,他便上奏晋朝天子,讨来了出征北伐的诏书。诏书一到手,桓温立刻就命令罗友进军宛城,谢尚进军谯郡,桓云进军汝南,都各率五万精锐。他自己则亲自统领水陆大军十五万,从建康出发,陈兵淝水。

   从建康到合肥,沿途的路上旗幡招展,人声如潮,戈矛成林,刀剑如海,各路大军、各个兵种从四方调来,都匆匆地向北方集结。

   晋军士兵都身披重甲,身材魁梧,孔武有力,骄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